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 大通方廣經>名詞註釋(201-299)

< 大通方廣經>名詞註釋(201-299)

[201]梵行:清淨的行為,也就是斷絕淫欲的行為。修梵行的人死後可生於梵天。【陳義孝《佛學常見辭 匯》】

[202]一體:﹝出法界觀﹞一體者,常住真心之體也。自性清淨,一體無二;妄想忽生,境界頓現。於是有 情眾生,無情國土,從一真心,妄分為二。當知有情無情,皆是眾生自心所變,實非外物。故頌云:情與非情共一體。是也。【明,一如《三藏法數》】

[203]七寶:諸經所說的略有不同,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法華經 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真珠、玫瑰。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渠、赤珠、瑪瑙。【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04]法身: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為法身也。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 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無漏者,謂惑業淨盡,不漏落三界生死也。)【明,一如《三藏法數》】

[205]無為:無因緣的造作,即真理的別名。【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06]五 分法身:以五種的功德法,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一、戒法身,謂如來三業,離一切的過失。二、定法身,謂如來真心寂滅,離一切的妄念。三、慧法身,謂如 來真智圓明,通達諸法的性相。四、解脫法身,謂如來的身心,解脫一切的繫縛。五、解脫知見法身,謂如來具有了知自己實已解脫的智慧。【陳義孝《佛學常見辭 匯》】

[207]三十二相: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於佛,總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輪王,出 家則開無上覺。是為天竺國人相說。

[208]八 十種好:又名八十隨形好,即無見頂相、鼻高不現孔、眉如初月、耳輪垂埵、身堅實如那羅延、骨際如鉤鎖、身一時迴旋如象王、行時足去地四寸而現印文、爪如赤 銅色薄而潤澤、膝骨堅而圓好、身清潔、身柔軟、身不曲、指圓而纖細、指文藏復、脈深不現、踝不現、身潤澤、身自持不逶迤、身滿足、容儀備足、容儀滿足、住 處安無能動者、威振一切、一切眾生見之而樂、面不長大、正容貌而色不撓、面具滿足、脣如頻婆果之色、言音深遠、臍深而圓好、毛右旋、手足滿足、手足如意、 手文明直、手文長、手文不斷、一切惡心之眾生見者和悅、面廣而殊好、面淨滿如月、隨眾生之意和悅與語、自毛孔出香氣、自口出無上香、儀容如獅子、進止如象 王、行相如鵝王、頭如摩陀那果、一切之聲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紅色、毛軟淨、眼廣長、死門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蓮花之色、臍不出、腹不現、細 腹、身不傾動、身持重、其身大、身長、手足軟淨滑澤、四邊之光長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視眾生、不輕眾生、隨眾生之音聲不增不減、說法不著、隨眾生之語言而 說法、發音應眾生、次第以因緣說法、一切眾生觀相不能盡、觀不厭足、髮長好、髮不亂、髮旋好、髮色如青珠、手足為有德之相。【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09]麁:粗疏,不精密。廣東音:。(粵 語:tsou1。普通話:cu1。)

[210]無常:無有常住。【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1]八倒:對生死的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執定為常樂我淨者,是凡夫的四倒;對涅槃的常樂我淨,執定為 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是二乘人的四倒。這兩種四倒合起來就是八倒。【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2] 闇:暗。(粵語:am1,am3。普通話:an4,an1,yan3。)

[213] 五通:﹝出大智度論﹞

   〔一、天耳通〕,天耳通者,謂於世間一切眾生苦樂、憂喜、種種音聲,悉能聞也。

  〔二、天眼通〕,天眼通者,謂於世間一切種種形色,及諸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悉能見也。

  〔三、宿命通〕,宿命通者,謂於自身、他身,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也。

  〔四、他心通〕,他心通者,謂於他人心中思惟種種善惡之事,悉能了知也。

  〔五、神足通〕(亦名如意通),神足通者,謂隨意變現,飛行自在,一切所為,無有障礙也。【明,一如《三藏法數》】

[214]漏盡:斷盡一切的煩惱。【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5]妄語:說虛假不真實的話。妄語有大妄語和小妄語的分別,大妄語是未得聖道而說我已得聖道,或者 說我有工夫受天龍鬼神的供養等等;小妄語就是一切不真實的說話。【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6]兩舌:十惡業之一,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7]惡口:以惡毒的話罵人,是十惡之一。【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8]無義語:沒有意義的言語。【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19]貪:多求無厭的意思。【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20]嫉:嫉者,妒也。謂見他人榮富,心生妒忌也。【明,一如《三藏法數》】廣東音:。(粵語:dzat9。普通話:ji2。)

[221]瞋:惱怒打罵傷害別人,為三毒之一。【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22]邪見:謂邪心取理,顛倒妄見,不信因果,斷諸善根,作闡提行,是名邪見。(闡提,梵語具云一闡 提,華言信不具,外道名也。)【明,一如《三藏法數》】

[223]悲心:悲他之苦之心也。止觀四曰:「悲心徹骨,如母念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24]五欲:1.色、聲、香、味、觸。色是指美麗的色相;聲 是指宛轉的聲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氣;味是指可口的味覺;觸是指適意的觸樂。以上五者因能使人生起貪欲之心,故名五欲。2.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 欲。【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25]汙:污, 汙穢,不清潔。廣東音:。(粵語 : wu1。普通話:wu1。)

[226]須臾:梵語雜名曰:「須臾,乞沙拏,剎那也。」猶言暫時,時量也。臾:廣東音:。(粵語:jy4。普通 話:yu2,youg3,yu3,kui4。)

[227]閦:眾多的意思。廣東音近, 普通話近。(普通話:chu4。)

[228]憍:驕傲。廣東音: 。(粵語:giu1。普通話:jiao1。)

[229]偈:頌,佛經中唱詞。

[230]:亂也。廣東音:。(粵語:kui2。普通話:kui4。)

[231]敕:命令,敕令。廣東音:。(粵 語:tsik7。普通話:chi4。)

[232]恣:放縱,無拘束:意。肆。睢。情。行无忌。廣東音:。(粵語:azi3,dzi1,tsi3,tsi1。普通話:zi4,ci1。)

[233]恚:怒:恨。怒。望。憤。怒恚。廣東 音:。(粵語:wai6。普通 話:hui4。)

[234]叵:不也。廣東音:(粵語:po2。普通話:po3。)

[235]六神通:﹝出法界次第﹞

  瓔珞經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謂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羅 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二、天耳通〕,謂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謂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於此界沒,從彼 界出;於彼界沒,從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隨意變現,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盡通〕,漏盡通者,漏即三界見、思惑也。謂羅漢斷見、思惑盡,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盡通。(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 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起諸貪愛,曰思惑。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明,一如《三藏法數》】

[236] 三十二相:

   三藏法數云:

   一、足安平相 謂足下安立,皆悉平滿,猶如奩底也。

   二、千輻輪相 輻即車輪中之輻,謂足下轂網輪紋,眾相圓滿,有如千輻輪也。

  三、手指纖長相 謂手指纖細圓長,端直[月*庸]好,指節參差,光潤可愛,勝餘人也。

  四、手足柔軟相 謂手足極妙柔軟,勝餘身分也。

  五、手足縵網相 謂手指中間,縵網交合,文同綺畫,猶如鵝王之足也。

  六、足跟滿足相 跟,足踵也,謂足之踵,圓滿是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 謂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種種莊飾,妙好圓滿也。

  八、[月*耑]如鹿王相 [月*耑],股肉也,[月*耑]如鹿王相者,謂足[月*耑]漸次纖 圓,如彼鹿王之[月*耑],纖好第一也。

  九、手過膝相 謂雙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過膝也。

  十、馬陰藏相 謂陰相藏密,猶如馬陰,不可見也。

  十一、身縱廣相 謂身儀端正,豎縱橫廣,無不相稱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 謂身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亂,右 旋上向,青色柔軟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 謂身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 謂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眾相莊嚴,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 謂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膚細滑相 謂皮膚細膩滑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處平滿相 謂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皆平滿端正也。

  十八、兩腋滿相 謂左右兩腋平滿而不窊也。

  十九、身如師子相 謂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師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 謂身形端正平直不傴曲也。

  二十一、肩圓滿相 謂兩肩圓滿而豐腴也。

  二十二、四十齒相 謂常人但有三十六齒,唯佛具足四十齒也。

  二十三、齒白齊密相 謂四十齒皆白淨齊密,根復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淨相 謂四齒最白而大,瑩潔鮮淨也。

  二十五、頰車如師子相 謂兩車隆滿,如師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謂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廣長舌相 謂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而至於髮際也。

  二十八、梵音深遠相 謂音聲和雅,近遠皆到,無處不聞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 謂眼目清淨明瑩,如金精色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 睫目旁毛也,謂眼睫殊勝,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間白毫相 謂兩眉之間,有白玉毫,清淨柔軟,如兜羅綿,右旋宛轉,常放光明也。

  三十二、頂肉髻相 謂頂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無見頂相,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皆不能見故也。

【明,楊卓《佛學次第統編》】

[237]敷:足够:入不出。表面的。塗上。佈置。廣東音:(粵語:fu1。普通話:fu1。)

[238]靡:浪費,分散,靡爛。廣東音:(粵語:mei5。普通話:mi3,mi2,ma2,mei2,mo2。)

[239]士夫:能商賈書筭營農等事的人,是名士夫。【士夫見】八不正見之一。有士夫能力之我慢執著見 也。

[240]逕:路徑也,步道也。音:(粵語:ging3,gaana3。普通話:jing4。)

[241]兜率陀天王:梵語兜率陀,華言知足。以其於五欲塵境,能知足故也。謂難勝地菩薩,修行五地法 門,集諸功德,多作兜率陀天王。能伏一切外道邪見,令諸眾生,住實諦中,諸所作業,念佛法僧,統領天眾,常令自他恒念知足,故云兜率陀天王。【明,一如 《三藏法數》】

[242]四維行七步:四維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也。四維行七步者,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 成於如來,應正遍知故也。(四魔者,天魔、陰魔、死魔、煩惱魔也。正遍知者,即如來十號之一也。)【明,一如《三藏法數》】

七步:﹝出涅槃經﹞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維也。經云:如來於閻浮提林微尼園,示現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於天、人、阿脩羅中,最尊最上。父母人 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而諸人等,謂是嬰兒。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 兒也。(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梵語林微尼,或云藍毗尼,華言解脫處。摩耶,梵語具云摩訶摩耶,華言大術佛母也。梵語阿脩羅,華言無端正。嬰兒者,小兒 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一、南行七步〕,南行七步者,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故也。

  〔二、西行七步〕,西行七步者,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故也。

  〔三、北行七步〕,北行七步者,示現已度諸有生死故也。

  〔四、東行七步〕,東行七步者,示為眾生而作導首故也。

  〔五、四維行七步〕,四維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也。四維行七步者,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成於如來,應正遍知故也。(四魔 者,天魔、陰魔、死魔、煩惱魔也。正遍知者,即如來十號之一也。)

  〔六、上行七步〕,上行者,謂升虛空而行也。上行七步者,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故也。

  〔七、下行七步〕,下行者,謂從虛空而下也。下行七步者,示 現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為毀禁戒者,示作霜雹,而能淨洗其故也。

【明,一如《三藏法數》】

[243]藁: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根可入葯。亦稱西芎,撫芎。廣東音:稿。(粵語:gou2。普通話:gao3。)

[244]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勝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之 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也。)

【明,一如《三藏法數》】

[245]鐵圍山:(界名)圍繞鹹海而區劃一小世界之鐵山也,由鐵而成,須彌山為中心,外有七山八海,第 八海即鹹海,贍部等四大洲在此,圍繞此鹹海者,即鐵圍山,此為 一小世界。俱舍論十一曰:「於金輪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處中而住,餘八周匝遶妙高山。於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 圍一世界。」。【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46]惡魔:障礙佛道之惡神之總稱。圓覺經曰:「惡魔,及諸外道。惱身心。」法苑珠林曰:「惡魔波 旬,將八十億眾,欲來壞佛。」【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47]齋戒 : 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身的過非叫做戒,齋戒就是守戒以屏絕一切嗜欲的意思。【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48]憒市:紛亂繁亂的市閘。

[249]頃:一瞬間。廣東音:近""。(粵 語:king2。普通話:ging3,kui3,qing1)

[250]稽:廣東音:。(粵語:kai1,kai2。普通 話:ji1,gi3。)

[251]四王:四王天也。六欲天之第一。為四大天王之所住,故云四王天。在須彌之半腹。最初之天也。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52]忉利天:華譯三十三天,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宮殿在須彌山頂,天主名釋提桓因,居中央, 他有三十二個天臣,分居忉利天的四方,連他自己的宮殿,共成了三十三個天宮,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晝夜,人間已經一百年。【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53]釋帝:三十三天的帝王名叫釋羅,所以叫做釋帝,通常稱為帝釋天。【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54]梵天:色界之初禪天名。因此天無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故名梵天。此天共有三天,即梵眾天、梵 輔天、大梵天,通常所說的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尸棄,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來請轉法輪,此梵天與外道所說的梵天不同。【陳義孝《佛學常見辭 匯》】

[255]三十三天:(界名)梵語,忉利天,譯作三十三天。為欲界之第二天在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 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三十三天也。佛地經論五曰:「三十三天, 謂此山頂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釋居中,故有此數。」智度論九曰:「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勝鬘經寶窟下末曰:「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音 言悉怛梨余悉衛陸,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56]僧鬘:譯曰對面施。戒疏二上曰:「僧鬘物者,此梵本音。據唐言之對面物也,即是現前對面之施 耳。」【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鬘:廣東音:。(粵語:maan4。普通話:man2。)

[257]五部:1.指小乘五部,即曇無德部、薩婆多部、彌沙塞 部、迦葉遺部、婆麤富羅部。(參見:五部律)2.指金剛界五部,即蓮華部、金剛部、佛部、寶部、羯磨部。(參見:金剛界五部)【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58]麁:粗也。廣東音:。(粵 語:tsou1。普通話:cu1。)

[259]呰:詆毀。廣東音:。(粵 語:dzi2。普通話:zi3。)

[260]偷蘭遮:梵語偷蘭,華言大遮,即遮障善道,華梵兼稱,故云偷蘭遮,謂大障一切善根也。【明,一 如《三藏法數》】

[261]四重禁:又名四重罪、四棄、四波羅夷罪等,即犯淫戒、犯盜戒、犯殺人戒、犯大妄語戒。【陳義孝 《佛學常見辭匯》】

[262]【外 道六師】一富蘭那迦葉,富蘭那其字,迦葉其姓。立一切之法,斷滅性空,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賒梨子,末伽梨,其字,拘賒梨,其母名。計眾生之 苦樂,非由因緣,惟為自然者。三刪闍夜毘羅胝子,刪闍夜其字,毘羅胝其母名。計不求道,但經生死劫數間,自盡苦際,如縷丸轉於高山,縷盡自止者。四阿耆多 翅舍欽婆羅,阿耆多翅舍其字,欽婆羅者麤衣也。身著弊衣,五熱灸身,以苦行為道者。五迦羅鳩馱迦旃延,迦羅鳩馱其字,迦旃延其姓。計諸法亦有相亦無相。應 物而起見者。若人問為有耶,則答為無。為無耶,則答為有。六尼犍陀若提子,尼健陀為出家總名,若提為母名。計苦樂罪福,盡由前世,必當償之,非今行道所能 斷者。已上六師與佛同世,自稱為一切智者。見維摩經弟子品,涅槃經十九,止觀十上。有部毘奈耶雜事三十八曰:「喬答摩!我曾遍觀諸外道類,各別立宗。所謂 晡刺拏迦攝波子,末塞羯利瞿黎子,珊逝移毘刺知子,阿市多雞舍甘跋羅子,腳俱陀迦多演那子,昵揭爛陀慎若底子。此等諸師各述異宗,未知誰是。」【又】立三 種之六師外道:一、一切智六師外道,見邪真理,發邪智而辯才無礙者。二、神通六師外道,得世間之禪定而發五神通者。三、韋陀六師外道,又曰文字外道。博學 多聞,通四韋陀十八大經,世間之吉凶天文地理醫方卜相等無所不知者。見四教儀二。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63]招提: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 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處為招提住處。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招提便成為寺院的別名。【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64]現前:在於現在目前也。律中現前僧之語,處處散見,似 指現居於眼前之僧。【又】顯現於前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65]檀越: 謂施主也。越為施之功德,已越貧窮海之義也。寄歸傳一曰:「梵云陀那缽底,譯為施主。陀那是施,缽底是主。而言檀越者,本非正譯。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轉名為 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捨自可越渡貧窮,妙釋雖然,終乖正本。」資持記曰:「檀越,亦云檀那,並訛略也。義淨三藏云:具云陀那缽底,此翻施主。」【丁福 保《佛學大辭典》】

[266]四禪天: 色界諸天分為四禪,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一、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即梵眾、梵輔、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須段食,故無鼻舌二識,惟有樂 受,與眼耳身三受相應,喜受與意識相應。二、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即少光、無量光、光音等三天,此三天無前五識,僅有意識,因之惟有喜捨二受, 與意識相應。三、安穩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即少淨、無量淨、遍淨等三天,此三天識受皆與二禪略同,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淨妙。四、前五識俱無,亦無 喜受,僅有捨受,與意識相應,名為四禪,即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九天。根據大涅槃經說,初禪天人,因他們心中有粗細 的思想,所以外面有火災;二禪天人,他們對於禪定,生喜樂心,所以外面有水災;三禪天人,他們呼吸粗重,所以外面有風災;惟獨第四禪,所有內外過患,一切 均無,所以諸災不能到達那裡。【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67]四果:1. 指聲聞乘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初果須陀洹,華譯為入流,意即初入聖人之流;二果斯陀含,華譯為一來,意即修到此果位 者,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們此世界一次,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華譯為無還,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於欲界;四果阿羅漢,華 譯為無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脫生死,不受後有,為聲聞乘的最高果位。2.指阿羅漢。【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68]十三僧殘: 一失精戒,二觸女人戒,二者皆為失精戒之一類,故意以婬心摩觸等也。三麤語戒,持婬心作卑污之談話也。四嘆身索供養戒,比丘讚嘆我身分以動女心也。五媒嫁 戒,六有主房戒(小房),乞施主造制限外之廣大房舍也。七無主房戒(大房),無施主而造營房舍也。八無根謗戒,九假根謗戒,十破僧違諫戒,十一助破僧違諫 戒,十二污家擯謗違諫戒,污家者,比丘受施而與他人也。十三惡性拒僧違戒。【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69]七滅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滅比丘諍論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談論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覓諍,求覓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三、犯諍, 緣比丘犯罪之虛實輕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滅已上四諍,有七種之毘尼,應用此七種之毘尼可滅之也。一、現 前毘尼,或使雙方對決於現前,或於現前引證三藏之教法而決之,或於現前引證戒律之制條而決之。二、憶念毘尼,使餘人憶念陳述,依是決當人之犯不犯。三、不 痴毘尼,有比丘,時發癲狂病,而犯眾罪,說戒之時,此人若來,彼果有病,雖造過,而差後證知不造,則於彼與以不痴羯磨,而得加於說戒之僧數。四、自言毘 尼,比丘犯罪,不以威力制之,但使彼自吐露其罪而決之。五、多語毘尼,僧中之諍論長而不息時,則或顯露,或秘密,行籌而決其是非於多數。六、罪處所毘尼, 比丘犯罪,彼妄語以重為輕,不自首本罪,則眾僧以白四之羯磨,治罰彼本罪。待彼伏首本罪,復解之。七、草覆地毘尼,若彼此二眾共諍不止。則會二眾,由其中 各出一上座,各陳滅諍之言而息其諍。法藥如草,諍論如泥,今以此法藥而止諍論,如草之覆泥地,故云草覆地。見戒疏行宗記四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70]突吉羅:梵語突吉羅,華言惡作惡說。謂身惡作、口惡說 也。四分律本又名式叉迦羅尼,華言應當學。謂此罪微細難持,令其隨學隨守,是名應當學也。【明,一如《三藏法數》】

[271]恃:依賴,仗着:仗。有恐。才傲物。廣東音:(粵語:tsi5,si5。普通話:shi4。)

[272]慳:慳錢,慳家。

[273]諂:奉承、巴結。如:「逢迎諂媚」。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諂:廣東 音:,僭建的僭。(粵語:tsim2, 普通話:chan3)

[274]恚:怒。廣東音:(粵語:wai6,普通話:hui4)

[275]訖:止也。廣東音:。(粵 語:ngat9,普通話:qi4)

[276]二足尊:又名兩足尊,是佛的尊號,因佛在有兩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貴者。又佛福慧兩足,故被稱為 二足尊。【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77]布薩:華譯淨住,或長養。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與廿九日或三十日)集僧說戒經,使比丘住於 淨戒中,能長養善法;在家之法,於六齋日持八戒以增長善法。【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78]僧伽梨:梵語僧伽梨,華言合,又云重;謂割之而合成也。義淨法師云:梵語僧伽胝,華言重複衣。 宣律師云:此三衣名,皆無正翻。今以義譯之:大衣名雜碎衣,以 條數多故也。若從用為名,則曰入王宮衣,又曰入聚落衣;謂於王宮說法時著,及聚落乞食時著也。薩婆多論云:大衣分三品,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名下品;十五 條、十七條、十九條名中品;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名上品。【明,一如《三藏法數》】【三衣】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黎。安陀會華譯為中著衣,五條 製成;是平常起臥時著的;鬱多羅僧華譯為上衣,七條製成,是作法事入眾時所披的;僧伽黎華譯為眾聚時衣,又稱為大衣,由九條至二十五條製成,是做大法會, 或是見國家元首重臣時所穿的。【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79]衣缽:衣指袈裟,缽是出家人用來盛施主供養食物的應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並可作師承 的信證,衣缽的授受即代表著心法的接受。【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80]天帝釋:忉利天之主,姓釋迦,名天帝釋,又云帝釋天。【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81]多 陀阿伽度:又作怛闥阿竭,多陀阿伽陀,多陀阿伽馱,怛他蘗多,怛他蘗多夜,多陀竭,怛薩阿竭。譯曰如來,又曰如去。其來去相通者,由「達於如實之人。」, 「如實來格之人。」兩讀法而來。智度論曰:「多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說。如諸佛安隱道來,佛亦如是來,更不去至後有中,是故名多陀阿伽陀。

[282]鎧:甲也。鎧甲。廣東音:(粵語:hoi2。普通話:kai3。)

[283]阿羅訶:秦云應供。大論云:應受一切天地眾生供養。亦翻殺賊,又翻不生。觀經疏云:天竺三名相 近,阿羅訶,翻應供;阿羅漢,翻無生;阿盧漢,翻殺賊。【宋,普潤法雲《翻譯名義集》】

[284]三藐三佛:又云三耶三佛,三耶三佛檀。佛十號之第三。舊譯曰正遍知,等正覺等。新譯曰正等覺。 對於外道之邪覺,稱羅漢為正覺,對於羅漢之偏覺,稱菩薩為等覺,對於菩薩之分覺,稱佛為正等覺。

[285]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 一切未來世的事;漏盡明是以聖智斷盡一切的煩惱。以上三者,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在佛卻叫做三達。【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86]修伽陀:又作修伽度。譯曰好去,好說,善逝。如來十號之一。去生死而歸於涅盤,故曰好去,善 逝。好說法,故曰好說。智度論二曰:「修伽陀。修,秦言好。伽陀 或言去,或言說。是名好去好說。好去者,佛一切智為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好說者,如諸法實相說,不著法愛說。」玄應音義四曰:「修伽陀,或云修 伽度。慧印三時經,譯云善逝。此如來德之一號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87]路迦:又作嚧迦,譯曰世間。大日經疏十曰:「嚧迦,世間也。」梵語雜名曰:「世,路伽。」【丁 福保《佛學大辭典》】

[288]鞞陀:(經名)(參 見:韋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韋陀】亦名吠陀。此云智論;知此生智,即邪智論。亦翻無對。舊云毗陀,訛也。韋陀有四:一、阿由,此云方命,亦曰 壽,謂養生繕性。二、殊夜,謂祭祀祈禱。三、婆磨,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阿達婆,謂異能技數,禁咒醫方。索隱引摩蹬伽經云:初人名梵天,造一韋陀。 次有仙名白淨,變一有四:一名讀誦,二名祭祀,三名歌詠,四名禳災。次名弗沙,有二十五弟子,各一韋陀,能廣分別。或云韋陀是符檄。漢書高紀曰:檄以木簡 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鳥羽插之,示疾速也。【宋,普潤法雲《翻譯名義集》】

[289]阿耨多羅:秦云無上。大論云:如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亦無上。地持經云:唯一丈夫,名 無上士。大經云:有所斷者,名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無上士。【宋,普潤法雲《翻譯名義集》】

[290]調御:(術語)一切眾生,譬如狂象惡馬。佛譬如象馬師而調御之也。無量義經曰:「調御大調御, 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智度論二曰:「佛法為車弟子馬,實法寶主佛調御。若馬出道失正轍,如是當治令調伏。」又佛十號之一曰調御丈夫。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91]富樓沙曇藐婆羅提:秦云可化丈夫調御師。大論云: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時軟美語,有時苦切語,有 時雜語,令不失道。若言佛為女人調御師,為不尊重;若說丈夫,一切都攝。【宋,普潤法雲《翻譯名義集》】曇:廣東 音:。(粵語:taam4。普通話:tan2。)藐:廣東音:。(粵 語:miu5,mok9。普通話:miao3,mo4。)

[292]首楞嚴三昧:梵語首楞嚴,華言健相分別;梵語三昧,華言正受,亦云正定。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於 諸三昧行相、多少、淺深,悉能分別了知;而一切魔惱,不能破壞,是名首楞嚴三昧。【明,一如《三藏法數》】

[293]鉤:廣東音:。(粵 語:ngau1,gau1。普通話:gou1,gou4,qu2。)

[294]杈:廣東音:。(粵 語:tsa1,tsa3。普通話:cha1,cha4。)

[295]婆藪:(人名),仙人名。婆羅門中始殺生祀天,生墮於地獄,經無量劫,由華聚菩薩之大光明力脫 地獄,詣釋迦佛所。佛讚嘆之,為眾說其大方便力。見智度論三、方等陀羅尼經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96]阿闍世:國王名,是佛住世時摩竭陀國的統治者,為太子時,聽惡友提婆達多的話,幽困父王頻毗娑 婆。即位後,併吞小國,威震四鄰。但因害父罪,遍體生瘡,至佛所懺悔,痊癒後,即皈依釋尊,為佛門有力的護法。【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97]殃 崛摩羅尊者:殃崛摩羅尊者,未出家時,外道受教為嬌尸迦,欲登王位,用千人拇指為花冠,已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指,遂欲殺母取指。時佛在靈山,以天眼觀 之,乃作沙門在殃崛前。殃崛遂釋母欲殺佛。佛徐行,殃崛急行,追之不及。乃喚曰:「瞿曇,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殃崛聞之,心忽開 悟。遂棄刃,投佛出家。【宋,普濟《五燈會元》】

[298]阿若憍陳如:(人名),舊稱阿若憍陳如,阿若居鄰,阿若拘鄰。新稱阿若多憍陳那。阿若名,憍陳 如姓。阿若,譯作已知,無知,了本際。憍陳如,譯作火器。最初受濟度之五比丘上首。

[299]婆羅門:婆羅賀摩拏的簡稱,為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 淨志、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淨行的種族。【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