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六祖談"功德"

《六祖壇經》中有云: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10-05-08 《蓮生法王講六祖壇經》見性是功 平等是德


禪定-定慧一體

吃飯是禪定,穿衣是禪定,睡覺是禪定,行住坐臥是禪定,因為你時刻也在觀照自己的念頭,時刻在觀照自己的心,這才是真禪定。







10-07-17 《蓮生法王講六祖壇經》定慧一體 無諍先後





《六祖壇經》 無相頌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行直何用修禪?

人已無不良習性,又何用修禪,人因有貪嗔痴,及各種不良習性,故要修禪,修禪為的是去除不良習性。

吃飯是禪定,穿衣是禪定,睡覺是禪定,行住坐臥是禪定,因為你時刻也在觀照自己的念頭,時刻在觀照自己的心,這才是真禪定。






修法中的入三摩地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專一觀想,下丹田有火的種子,三角形代表火,觀想熱,觀想火,觀想紅色,專一觀想,拙火定,有口訣,有方法,拙火能生起。








弟子乙的一點文字:

佛家提到各種修持法門,曾在東土盛行的"禪法",影響深遠,很常聽到"禪定"一詞,究竟是什麽一回事?常本沉靜,喜修密法,珍惜經教,樂於安穏。飲茶食飯,一問"禪"、"坐禪"?即時不知應對,心中一大堆,未知人家的接受能力,避重就輕,說出口的是:「坐著入静,什麽也不做,...」,離天萬丈!落入六祖所講的"邊見"、"法縛"或稱"無記空",究竟應如何表逹心中的意思?不得不將文字稍作整理。

"禪定"一詞,第一個感覺,人們會以為很深奧,高僧大德出家人才有資格修習,屬於有高深學問的人談的事,與上班族無緣,與普羅大眾無相干。鑽研佛學佛法要有時間,歷史上留下來的文字,出自高文化水平的人仕和文人雅仕的手筆,佛教典籍大多是深奧理論,順理成章的以為"禪定"與普羅大眾無緣,我以為這不大正確。

當人行事不過份,做得恰當,禪定是了。

換句話說,人們的生活,自然處於禪定狀態,或是淺一點,或是深一點,不胡作非為,或無所作為,未至過份偏差,當中必有反省自觀,自我約束。要求事情做得更為流暢自然,就要繼續修正,多做點功夫。生活得自在自然,已是很好的狀態,已有良好的禪定功夫,包含般若智慧,包括世間智與出世智,修習禪定,無非為了活得自在。

禪詩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簡單?

生活得自在的人有幾許?經歷人世種種,在五光十色聲色犬馬的人世間,活得自在的人,有幾許?說出來,似是很簡單,因為沒有什麽可言,要說的話,人家多不愛聽。

生活當中,只要做好自己本份就很好了。

要做到自由自在,就要在生活當中不斷提昇,不時有所超越,這個過程,要有意識地深入意識層面,進入眼看不到的地方去做功夫,好好生活是必要,也很重要,但又不能只說好好生活,又或單說做好自己就完了。

選擇如何生活,以何種態度生活,均由觀念和心識所造成,談深入一點,就難以不談論個人的見解,難於不談到觀念,取向,思維,意識等等,有層次的,可層層深入,而觀念意識表現出來,眼前是日常的行住坐臥,衣食住行,當中包含了人生觀,生活智慧。

如何吃飯穿衣,如何走路,如何睡覺,是深層意識的具體表現,當中有不可思議的作用。

眼見,難見當中的意義;高僧閉目靜坐,人們以肉眼觀之,以為原來出家人所做的,就是閉目靜坐,什麽也不幹,他們常談坐禪,原來這就是坐禪,坐下來閉目静坐,什麽也不幹,什麽也不想,沒有雜念,這就是他們所說的禪定了,留於眼見的角度,根深蒂固的觀念和誤解,但是可理解,我也曾如此,有必要糾正。

對普羅大眾,面對日常種種壓力,天天忙碌,營營役役,種種煩惱,見出家人好像什麽也不幹,好像什麽也不用想,好像天天静下來坐著,修習所謂坐禪,真是一種超越,這種誤解是自然而生,或許是自身煩惱的一種對照,產生這種錯覺,是無可厚非,可以理解的,從一個極端見另一個極端,見不到實在情況,"斷念"也不合乎自然,"道法自然",不合乎自然的,不太合適。

有分別,有高低見解的人,自己是低,人家是高,我是凡人,人家是高人,我天天忙碌煩惱,當然是雜念多,我是低,人家是高,我忙我想,反過來,不忙不想就是高,是誤解。另一情況,知道生活不易,天天努力經營,為的是種種責任,見出家人不事生產,不事經營,只在修禪念經,心中自然而生一種想法;他們不負責任,對社會無貢獻,就只管坐著,什麽也不想了,游手好閒,也一種常有的誤解。

坐著究竟為了什麽?是否什麽也不想呢?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四中說值很好,一針見血,告誡人們,只是閉目静坐,什麽也不想,這是不對的。經云;「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無記空。」經又云;「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又云;「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六祖非常了解人們常犯的錯誤,一語道破,請不要誤入歧途。

禪不離觀照,觀自身行為,觀照念頭,自然之中有觀照,否則人吃飯也吃不好,或許又會過份,苦了肚子,開車走路時也會犯規,說話說過頭話而不自知。懂得反省是好事, 在明顯的層面做功夫,而深入觀照心念,是進一步的功夫,能觀照自己的心念以至意識,是深層禪定所起的作用。禪定在自然之中既有,觀照在自然之中既有,在人的生活當中也有,五欲還盛,行為常太過,貪嗔痴作用,煩惱自然較多,修習觀照禪定,有助去除造成煩惱痛苦的根源,增長智慧,最終能得解脫自在。

六祖在無相頌中有云:「行平何用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若行為上公道,公平的對任何人,已無分別心,這樣的一個人,怎會想去傷害別人和一切眾生,故必知所當行,人痛如我痛,人傷則如我傷,也是所謂"愛人如己",戒自然成,又何用想著持戒這回事呢,自然不犯戒,戒是自然不犯了,又何用說持戒呢。行為正直,光明磊落,清清白白,不貪不嗔不痴,清浄而不著境才能做到,既然做到了,又何用刻意修禪觀去清除自己的妄念呢?因為早已妄念不生,不用刻意了,自然在般若禪定之境,就不用談修禪了,忘記這名詞好了。

生活中,工作中,專心一意,不時反省,逐漸修正,越做越好,越做越順暢,自利利他,公平公正,自然在正定中,在睡覺中,在夢中,也能安住,不起妄念,自然在正定中,如此類推,不時修正,漸入佳境,精益求精,必有所成。

禪定不離般若,沒有般若,何來禪定,未能禪定,般若未顯,禪定與般若是一體,無分先後,人說禪定生智慧,祖師在《般若品第四》有云:「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禪定時般若在,般若時禪定在,般若在禪定中,禪定在般若中,無分先後,是一體不可分,何用去分別。

做好自己,自然而然,這個"禪"字,忘了吧,忘了才可自然,自在自然,就不用自尋煩惱,還會自尋煩惱者,還當修習和探討。

什麽時候禪定?吃飯,穿衣,睡覺。

有修禪否?已有吃飯,衣服夠暖,睡得不錯。

"禪"有觀照一切而不染著的含意,"定"有專一不散亂的意思。

凡事最好專一不散亂,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生活的種種亦當如是。專注在做一件事,有人來了,放下原有工作,人的心也只要安住,處理好了,回來完成原有的工作。在生活中磨鍊,現今社會,在繁忙當中,心能安住,功夫很了得。若能將生活模式漸漸簡化,就更可喜,這會造出有利條件,讓你深入自心的意識層面。

行為上能端正,意識層面上也能端正,行為上還有失誤,意識層面上同樣會有失誤,觀照自身行為和意識,能知曉問題所在,對症下藥,治法處理,令心安住不越軌,能以般若觀照,觀諸行無常,觀一切法空,不離自性,對境而不染著,就更為徹底。

目的是自在解脫,再而無縛無脫,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之無念境,身口意清浄是法寶,觀照之作用,定慧之學,般若之學是了。

禪與定不去分別好了,本自同時,禪在定在,定在禪在,不定不能禪,無禪不能定,禪定也是一體,不談分割,起分別是障礙,有分別心是阻隔,分別是綑綁,二元對立不是究竟,入不二法門,放開分別,回歸一如,自由自在。

外相有其道理,但不是重點,修法過程中,專一持咒觀想,常住定境,其中"入三摩地",也是"入定",入本尊三摩地,一心一意與本尊融合,定也,"定"不重形式,行住坐臥安穏是定,食飯穿衣安妥是定,睡覺安穏是定,專心修法是定,本尊時常住頂是定,與本尊合一是定,與佛菩薩相應是定,不拘形式,時刻也可在定境,自在無礙。

尊師、重法、實修。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蓮花燈 (Lotus Lamp)

蓮花燈 (Lotus Lamp)



蓮花燈 (Lotus Lamp) 5'10''

歌曲收聽

作詞﹕蓮生活佛 作曲﹕天地人 主唱﹕善音
[蓮花燈]

我要從惡走到善
我要從污走到淨
所有的菩薩都喜歡我
我是蓮花

假如你看快燃完了
就請你加添油蠟
假如你期望光明
就請你多護著我

大家都知道我的美
大家知道我生長在水
我希望娑婆的人呵
人人光明而沒有後悔

點起了我呵
這是人間真善美
可以洗滌自己的罪
我為你掉淚水

總有一天你會遠走高飛
總有一天離開千山萬水
你會永遠的不見
你須要我的跟隨

這是光明的世界
可以對抗魔鬼
真佛宗的蓮花童子
從來不虛偽


音樂來源:大燈文化

蓮生活佛盧勝彥2009泰柬緬之旅
















































16


17


18


19


20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觀空咒

觀空咒(淨三業真言):

「嗡。速八瓦。速達。洒爾瓦。達爾嘛。速八瓦。速朵。杭。」

咒音

http://tv.tbsn.org/muitmedia/sound01/mp3/11.mp3

48 觀空秘密(選48)

(粵語有聲書154 智慧的光環)

觀空祕密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報父母恩咒

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此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薦,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報父母恩咒 ─「
南無 密栗多 哆婆曳 娑訶 」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懷胎守護恩;

第二恩、臨產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憂恩;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幹就濕恩;

第六恩、哺乳養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淨恩;

第八恩、遠行憶念恩;

第九恩、深加體恤恩;

第十恩、究竟憐湣恩!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瑤池金母與瑤池金母心咒 Golden Mother Mantra

瑤池金母與瑤池金母心咒

南無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


無極瑤池金母簡介

瑤池金母的信仰在中國由來巳久,根據傳說金母居住在崑崙山上的瑤池仙境,左繞瑤池,右環翠水,由於崑崙瑤池境界在西方,道境屬金,因此尊稱為「南摩無極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瑤 池金母大天尊是道教五老之一,仙階極品。據民間傳說,所有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有送子者、催生者
、治瘟疫者,均為仁慈、 至尊的神明。在中國道書古籍中,曾多次記載瑤金母,因觀天下蒼生之疾苦,遣左右使者下凡,為眾生消災解厄、賜福分。

金母有件奇珍異寶,是吃了能長生不老的蟠桃,此桃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 結一次果,金母娘娘每逢蟠桃成熟時,就會召集群仙,稱為
瑤池集慶」,而農曆的七月十八,仙界眾神都會親赴瑤池祝壽,由此可見金母神格之崇高。

瑤 池金母與蓮生活佛有著極大的因緣,蓮生活佛初入道門學道,即是由瑤池金母啟蒙,得天眼通,後來蓮生活佛雖入佛門,皈依許多師父,但瑤池金母的金身始終如一 的供奉。

蓮生活佛曾說:
「在我的心中瑤池金母是大羅金仙,是上仙,等同五方佛的地位一樣的崇高偉大。」瑤池金母慈悲一切、靈應不虛,真佛宗的弟子尊崇瑤池金母,與佛無別。


頭戴鳳冠現慈容  手持拂塵蟠桃果
九鳳之輦下瑤階  五色雲駕降娑婆
西華聖妙無極天   母儀天下化三千
救渡眾生離苦難   遍灑甘露佈法雨


資料來源「大行佛教文物」





嗡。金母。悉地。吽。




仙桃宴一開  瑤池鬧天台
神仙羣聚會  壽比南山來

蓮生活佛題



持誦瑤池金母聖號之功德利益:

慈悲濟世的瑤池金母,為仙中之王,向來慈悲眾生,有求必應。
持誦瑤池金母聖號或心咒的功德不可思議,金母依此攝受天下蒼 生,令所求如意遂願。

瑤池金母心咒:「嗡。金母。悉地。吽。

持誦此心咒並迴向可:化災厄
、消業 障增福份開智慧滿所願


「經咒不分上下,能唸到轉法輪就是成功,誦者若是精誠所至,必然金石為開。」
蓮生活佛

時輪金剛咒











時輪金剛吉祥頌

願晝吉祥夜吉祥 晝夜六時恆吉祥
一切時中吉祥者 願諸上師常加持
願諸三寶哀攝受 願諸護法常擁護
三寶一切俱吉祥



澳洲時輪金剛息災祈福超度護摩大法會
(2010年法會錄像)

09-11-14 三轉法輪 時輪金剛法重要口訣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 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 男子、善女人,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 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 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 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 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 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 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 句,能生信心,以此為 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 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 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 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 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 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 者,即非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 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 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 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 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 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 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 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 香、味、觸、法生心,應 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 菩提!如恆河中所所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 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 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 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 菩提!佛說般若波羅 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 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 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 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 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 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 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 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 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 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 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 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此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 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 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 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 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 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 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 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 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 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 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 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 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 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 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 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 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 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 眼。」「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 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 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 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 身。」「須菩提!於意云 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 可說,是名說法。」爾 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 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 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 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 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 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 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 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 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 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 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 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 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 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高王觀世音真經》 高王觀世音菩薩

  • 高王觀世音真經


    觀世音菩薩與两位侍者-善财童子和龍女

    高王觀世音真經

    觀世音 菩薩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佛國有緣 佛法相因 常樂我凈 有緣佛法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大神咒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大明咒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無上咒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無等等咒 南無凈光秘密佛 法藏佛 獅子吼神足幽王佛 佛告須彌燈王佛 法護佛 金剛藏獅子遊戲佛 寶勝佛 神通佛 藥師琉璃光王佛 普光功德山王佛 善住功德寶王佛 過去七佛 未來賢劫千佛 千五百佛 萬五千佛 五百花勝佛 百億金剛藏佛 定光佛 六方六佛名號 東方寶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 南方樹根花王佛 西方皂王神通燄花王佛 北方月殿清凈佛 上方無數精進寶首佛 下方善寂月音王佛 無量諸佛 多寶佛 釋迦牟尼佛 彌勒佛 阿閦佛 彌陀佛 中央一切眾生 在佛世界中者 行住於地上 及在虛空中 慈憂於一切眾生 各令安穩休息 晝夜修持 心常求誦此經 能滅生死苦 消除諸毒害 南無大明觀世音 觀明觀世音 高明觀世音 開明觀世音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虛空藏菩薩 地藏王菩薩 清涼寶山億萬菩薩 普光王如來化勝菩薩 念念誦此經 七佛世尊 即說咒曰「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娑婆訶」

    高王觀世音真經 觀世音菩薩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佛國有緣 佛法相因 常樂我凈 有緣佛法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大神咒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大明咒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無上咒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無等等咒 南無凈光秘密佛 法藏佛 獅子吼神足幽王佛 佛告須彌燈王佛 法護佛 金剛藏獅子遊戲佛 寶勝佛 神通佛 藥師琉璃光王佛 普光功德山王佛 善住功德寶王佛 過去七佛 未來賢劫千佛 千五百佛 萬五千佛 五百花勝佛 百億金剛藏佛 定光佛 六方六佛名號 東方寶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 南方樹根花王佛 西方皂王神通燄花王佛 北方月殿清凈佛 上方無數精進寶首佛 下方善寂月音王佛 無量諸佛 多寶佛 釋迦牟尼佛 彌勒佛 阿閦佛 彌陀佛 中央一切眾生 在佛世界中者 行住於地上 及在虛空中 慈憂於一切眾生 各令安穩休息 晝夜修持 心常求誦此經 能滅生死苦 消除諸毒害 南無大明觀世音 觀明觀世音 高明觀世音 開明觀世音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虛空藏菩薩 地藏王菩薩 清涼寶山億萬菩薩 普光王如來化勝菩薩 念念誦此經 七佛世尊 即說咒曰「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娑婆訶」



    蓮生活佛


    高王觀世 音真經廣東話版













  • 『高王觀世音真經』的起緣

    據『高王觀世音真經』原序記載,『高王觀世音真經』早在五代(公元581 至618年)時已存在,距今約1400年。當時相州郡主為高歡國王,好殺。一官名孫敬德,其弟犯法而受牽連,被囚禁等待行刑,專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日夜不歇,忽夢見一僧人,對他說,持此經,不能免死,勸持誦高王觀世音經一千遍,才可脫刑,更在夢中口授此經,之後,孫敬德找緊時間虔心誦念,到行刑時, 剛滿一千遍,行斬刑時,居然身首不損,刀折三段。此事呈到國王,便查問原因,便得詳情,高歡王令其他死囚持誦此經千遍,再命行斬刑,想證實此事,結果都應 驗。此後高歡國王令子民均念誦此經。

    誦念『高王觀世音真經』的功

    經中寫道:"心常求誦此經 能滅生死苦 消除諸毒害", 能滅生死苦 消除諸毒害,非常了得。

    本人的經驗中發覺念誦『高王觀世音真經』的功效確實明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實例不少。以我所知,念誦此經即與諸佛結緣,佛為宇宙中 覺者,善良,具智慧而正直的覺者,他們很多曾聲明只要念誦其名號,他們必助你解困,及引領脫離苦海,甚至成佛。加上經文上的文字意思及佛理力量,令人正念 增長。我念誦時會感光明,念誦此經後,人會較為精神和清醒,有更多機會接觸及吸收各樣道理和學問,尤其對世 事本質有較清淅的體會和理解,運程改善。

    心常求誦此經 能滅生死苦 消除諸毒害

    持誦方法

    最好是沐浴更衣後,心平氣和,靜坐腰背頭也要自然而挺直,氣脈會更為通暢。

    雙 手可合十或隨意自然放好,或數念珠。先花時間讀熟,再不斷重覆誦念,直至不須看經文而能隨口背誦,這樣可能花一兩星期。之後每次可唸一次,三次,七次,二 十一次,四十九次,一百零八次,或其他次數。平日在車上,船上甚至路上均可心唸,當然要注意安全。本 人曾一段時期,用約半小時或以上時間去念誦。

    讀音和讀法

    文中“閦”字讀音是粵語的“初”或“粗”字音。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娑婆訶』是要重覆七次,以國語音唸,“毗”字如英語的“Bear”音,“伽”字如英語的“care”音。“乾”是 乾隆之乾,不是乾燥之乾。此段為梵音的七佛滅罪真言。

    注意事項

    唸誦經文是有福的事,故在你運程有阻,煩惱,不舒服,有病便難提勁去 唸,在這情況下,確有礙去完成此事。故在平時多花時間下點功夫,持之以恒,每日唸誦功效 更大,更可保運程暢順。但有部分人可能因障緣較重,初唸時會有重罪輕報的現象,有如某些中醫中藥,服後先令其瀉,排出毒素。只要順應自然,盡量以平常心去 接受。小病是福,被人頂撞兩句也是福。持之以恒必漸入佳境,得大智慧。

    唸經是一種體驗,一個過程,是一種對治,對治心念不淨,在一般情況,若人已能心安理得,一切清淨,讀經唸佛就是加持,成就者心清淨, 自心常清淨,但在世上種種,誦經念佛持咒是有其重要功用的。

    唸誦經文很好,能消業障,化解災 難,常樂我淨,安穏休息,結善緣,得大智慧。另方面,人總有犯過錯,故此,唸經的同時,也要多花時間反省,好好檢討,對所犯的,錯的,不好的習慣,加以改 過,誠心懺悔,鼓起勇氣,徹底改過自新,"心懺"的功夫絕不能省,心懺是迅速消業的方法

    祝 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聖大解脫經>說到罪性本質

    <聖大解脫經>中的心解

    <聖大解脫經>說到的悔法

    <聖大解脫經>記載的懺悔


    高王觀世音真經(全文)

    觀世音菩薩 之待者善財童子和龍女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蓮生活佛講述高王觀世音真經功德 A

    蓮生活佛講述高王觀世音真經功德 B

    蓮生活佛講述高王觀世音真經功德 C

《高王觀世音真經》

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娑婆訶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 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母馱喃,唵,度 嚕度嚕,地尾梭訶

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八大菩薩名號

南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摩彌勒菩 薩摩訶薩,
南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南摩普賢菩薩摩訶薩,
南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南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
南摩除蓋 障菩薩摩訶薩,
南摩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摩諸尊菩薩摩訶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 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高王觀世音真經

觀世音菩薩,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佛國有緣,佛法相因,常樂我淨,有緣佛法,南無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大神咒,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無上咒,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無等等咒。

南無淨光秘 密佛,法藏佛,獅子吼神足幽王佛,佛告須彌燈王佛,法護佛,金剛藏獅子遊戲佛,寶勝佛,神通佛,藥師琉璃光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寶王佛;過去七 佛,未來賢劫千佛,千五百佛,萬五千佛,五百花勝佛,百億金剛藏佛,定光佛;六方六佛名號:東方寶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南方樹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燄花 王佛,北方月殿清淨佛,上方無數精進寶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無量諸佛,多寶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閦佛,彌陀佛。


中央一切眾生,在佛世界中者、行住於地上,及在虛空中,慈憂於一切眾生,各令安穩休息, 晝夜修持,心常求誦此經,能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

南無大明 觀世音,觀明觀世音,高明觀世音,開明觀世音,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清涼寶山億萬菩薩,普光王如來化勝 菩薩,念念誦此經。

七佛世尊,即說咒曰:「離婆離婆帝,求 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毘離尼帝,摩訶伽帝,真陵乾帝,娑婆訶。」(七遍)

十方觀世音,一切諸菩薩,誓願救眾生, 稱名悉解脫,若有智慧者,
慇懃為解說,但是有因緣,讀誦口不輟,誦經滿千遍,念念心不絕,
火燄不能傷,刀兵立摧折,恚怒生歡喜,死者變成 活,莫言此是虛,
諸佛不妄說。高王觀世音,能救諸苦厄,臨危急難中,死者變成活,
諸佛語不虛,是故應頂禮,持誦滿千遍,重罪皆消滅,有福 堅信者,
專攻受持經.

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誦滿一千遍,重罪皆消滅。


《高王觀世音真經》的殊勝:

經中稱名諸佛菩薩名號,具無比佛力。
經 中有言:『常樂我淨』,是非常了得的境界。又言『心常求誦此經,能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具能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的經力。
經中有七佛滅罪真 言,具不可思議的咒力。
持誦《高王觀世音真經》,誦滿一千遍,重罪皆消滅,持誦此經具不可思議功德。



2012年3月10日聖尊蓮生活佛主持「高王觀世音菩薩」護摩大法會-台灣雷藏寺 from omahhum on Vimeo.




2012年3月10日聖尊蓮生活佛首傳「高王觀世音菩薩法」及開講「喜金剛法要義」-台灣雷藏寺(1/2) from omahhum on Vimeo.



2012年3月10日聖尊蓮生活佛首傳「高王觀世音菩薩法」及開講「喜金剛法要義」-台灣雷藏寺(2/2) from omahhum on Vimeo.

佛頂尊勝陀羅尼(二)

佛頂尊勝陀羅尼(二)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



咒音檔源自 (padmakumara) http://www.padmakumara.org/ 及 "真佛宗"網頁

宗 喀巴祖師開示:密教行者,於修持中之一咒一印皆需灌頂,方得如法傳承,否則皆是盜法。


佛頂尊勝陀羅尼短咒

嗡。普隆。梭哈。嗡。阿彌陀。阿俞拉。達德。 梭哈。



咒音檔源自 (padmakumara) http://www.padmakumara.org/ 及 "真佛宗"網頁
宗喀巴祖師開示:密教行者,於修持中之一咒一印皆需灌頂,方得如法傳承,否則皆是盜法。